孩子轻生的背后II :越来越重的,是什么?
编辑: 时间:2020-08-11
压垮骆驼的,从来不是最后一根稻草。那么到底孩子的肩上,承压了些什么?其中有哪些是他们可以放下或者本就不必承担的吗?
—·—·—·— 今日探讨 —·—·—·—
越来越重的,只是孩子的书包吗?
很多年来,我们一直在关注“减负”,在思考减负了这么久,但是孩子的书包仍然那么重,或者说甚至越来越重!
而其实,孩子所背负的,
只有书包的重量在增加吗?
有没有哪些“重压”是我们视而不见的?
让我们看看以下两方面加重的压力源:
尽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放开了生育政策,但是大批家庭的孩子仍是独生子女。只有一个孩子,在经济环境越趋向好的这些年,孩子得到了家人更多的给予和关注。但,“被”万千关注的孩子呢?他们就没有跟“得到”同向增长的压力?
当家庭中有更多的孩子时,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往往是更分散的,很少把所有期待只放在一个孩子身上。我们常常也会有这样的心态:一家有一个孩子成大器就不错了。如果一家出了三个博士,我们是不是就会觉得这家父母真是太厉害了呢?
当孩子中有一个相对表现好一些时,父母的挫败、不安和焦虑就会降低一下,传递给孩子的焦虑和压力也会少一些。
只有一个孩子,作为父母,我们(特别是21世纪成为父母的我们)的心态会有一定的变化。我们心中是不是也曾有过养育后代这事是孤注一掷了的压力感?我们是不是也曾觉得在孩子教育上面输不起,我家的这一个孩子,必须如何,必须怎样?
所以,独生子女,承担了父母(甚至祖父母)对自身养育效能、对孩子成材以及对“家庭成就(功名)”的所有期待,而且是独自承担——没有可以分担期待的兄弟姊妹,万千期待在一身!
当中压力之重,
只要我们自己切实去察觉一下,
就可以慢慢理解了。
因为,我们就曾经历过孩童时期......
此外,当家中只有一个孩子时,我们对孩子所能够达到的高度的期待,有时可能会失控。父母就很容易有我家孩子比不上别人孩子的感受,孩子的比较就变成了家庭的比较,从而会有一种更强烈的要超过别家孩子的迫切感。
自家孩子的差距(较低方的“标准”),有时会有效地牵制父母对更优秀些的孩子的期待高度。而缺乏自家标准的时候,父母对孩子更容易形成优秀的期待,因为可比较的是别家的孩子,而别家的孩子,肯定有最优秀的那个层次……
我们常说,读书时代是最快乐的,压力最小的。读书的时候,主业是读书学习,当然这是事实,但是社会生存压力,是否真的仍未开始?也许未必!
从作为父母的我们开始想着如何胎教,要上什么早教班,为学位房焦虑,为孩子考不好试大发雷霆,为孩子做不好一次作业气到高血压,甚或向孩子指明读不好书以后什么前途都没有……我们已经是在将自己意识中的社会生存焦虑——大概也包括对孩子未来的生存焦虑——向孩子传递了。
这并不是说父母有意识地把这些焦虑加在了孩子身上,而是
更多的时候,我们是在不自知的情况下,充当了这一传递媒介。
孩子的无意识接收能力是非常强的,很多时候,尽管他们在理性上还处于懵懂状态,但是在情绪情感上却非常敏感,会不自觉地接收、认同父母的情绪情感信息,并内化为自己的情绪情感化验。
在孩子接收的方面,一般只有一个端口,就是学习(也包括过量的兴趣班学习)。不管是从取悦父母的层面上,还是从服从父母的层面上,孩子都能够感受到“我必须做好”的压力。
此外,如前所述,孩子是会直接内化父母的情绪的,当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,我们的忧虑里面,通常都会有“以后怎么办,怎么与别人竞争?”的焦虑——唠叨孩子无法想象的坏未来,质疑孩子未来能考上的高一级学校或未来有能力从事的工作,甚至直接说孩子未来只能讨饭,等等;
我们没有办法否认自身承担了更多的社会生存压力,孩子无形中所能接收到的这种压力,其实也在日增。
当孩子直接内化了这种焦虑时,
社会生存压力已经加在了孩子的肩上。
可以说,当下孩子在学习和成长上所承受的压力,其压力源及压力等级与过往已大不相同。这些,是我们完全无法用我们的童年感受去代入体会的。
本文只是列举了两个平时我们可能容易忽略的压力源,是父母可以想办法去避免或帮助减压的。
希望每一个孩子,都能够在更细节的地方被理解,被关注。作为父母,我们知道自己无法为孩子顶住一切压力——也没有必要这样做。
但我们也需要知道,
需要我们协助撑起的部分,请让我们一起努力
谢谢大家。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